青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要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坚持立足青海办大学,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强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推出《中医学》《大学语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实验室、课题组、社团组织等,将党员教育与研究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相结合、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研究生会党支部获批全国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突出学科地位,优化学科布局结构。积极推进学科优质均衡发展,在三江源生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培育其他学科,推动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等学科发展。加强生态学、草学、水利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兽医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培育力度。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加强材料与化工、临床医学、兽医、机械等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设培育力度,探索开展立足高原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路。“十三五”以来,学校一级学科硕士点增加至17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增加至9个,学校学位点已涵盖8个学科门类,学科布局更加合理,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
改革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科教融合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产教融合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整合企业行业产业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建立满足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企业行业产业三方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研究生公共课程、示范课程、重点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和专业学位案例教学课程共105门;面向临床、工程、农业、金融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建立实践基地49个,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完善导师评价,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把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科学道德教育、学业指导、学术交流、学术训练等纳入导师评价范围。建立导师资格退出机制、培养质量问责机制、招生资格年审机制,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抓好导师“牛鼻子”,强化管理工作职责,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人数占49%,硕士学位以上的导师人数占81%,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