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消费的潜力与机遇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消费的潜力与机遇

2021-01-04 23:1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消费的潜力与机遇

每经记者:余蕊均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大目标定位。在成都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不仅“生活”一词出现了38次之多,更首次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按照成都的理解,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来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作用不是“补短板”而是“强优势”,它事关民生,但又不只是民生,背后蕴含着“主动适应人口和市场主体结构性变化”的前瞻性考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达到1658.10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192.3万人。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西部头部城市和四川主干城市,具有鲜明生活城市特质的成都,未来还将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

这也意味着,这里有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如成都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所言:“锦江公园绿道全线贯通,‘八街九坊十景’渐次呈现,380多家全球首店开门迎客,户外消费新场景引领疫后生活新时尚,战略腹地的消费潜能成为吸引全球投资者的风口机遇。”

风口之上,成都也面临新的挑战——尽管自古商埠繁荣,消费市场历来活跃,但和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如果不加快转型升级,也容易遭遇“掉队危机”。近年来,无论是发展首店经济、培育社区商业、发展夜间经济,还是构建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背后皆有“巩固提升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地位”的内在指向。

迈进“十四五”,如何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更关系着成都能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取得突破。

首店引领 增加消费供给

2020年12月6日,成都万象城二期正式开业,不仅使整个项目一举晋升为主城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还带来了50余家首店品牌。消息显示,当天万象城整体销售突破6500万元,客流达45万人次。

首店,已然成为成都激发消费活力的一大“利器”。按照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首店不仅是指代表性品牌或新品牌在某一区域开的首家实体门店,也包括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形成的新店,“它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创新力与生命力”。

为此,成都提出自2019年起,每年争取新落户国际首店及世界品牌100个以上,将成都打造为重要的国内外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

从数据看,成效明显——2019年共有473家不同类型品牌的首店落地,同比增长136.5%,包括6家全球首店、1家亚洲首店、50家全国首店、26家西部首店、97家西南首店;尽管受疫情冲击,2020年1-12月,首店落户成都总计386家,其中中国/内地首店29家,西部首店9家,西南首店124家,成都首店224家,持续领衔新一线城市。

社交网络上不少人为成都的“时髦”拍手叫好,多份第三方研究报告也对成都的首店经济发展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加码“首店”既为市场带来了热度、填补了空白,也为消费者奉上了新兴消费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而市场良好的业绩表现则加速吸引更多品牌入蓉。成都远洋太古里总经理伍玉珊表示,在零售领域,很多国际品牌已经开始将成都作为其中国战略的前线和重心。“各大国际奢侈品牌,作为零售品牌投资的风向标,也开始视成都为一个极具特色的潜力市场。”

当然,增加供给不止于“首店”,更多全球首发首秀为成都融入全球市场分享国际消费资源按下了“同步键”。古驰、香奈儿、迪奥等国际一线品牌相继落地全球首发、全球巡回的特别活动或者特别概念的快闪店,芬迪半年之内两度在蓉举行全球首发活动……

在商务部国家高级智库专家向欣看来,“双循环”背景下,国际一线品牌的入驻,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并最终真正提升本土商业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成都市场的机会在于,通过“品牌+业主+政府”三方合力,还将激发更大的消费潜能。

“双极核”驱动 重塑消费格局

首店热潮之下,春熙商圈对全球品牌的号召力与日俱增,成都IFS和远洋太古里两大标杆项目的吸附力进一步凸显。

“我们看中这里,正是因为成都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内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一直非常繁华,百货林立。”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助理董事兼总经理(零售租务及营运)侯迅坦言,从筹划到现在,成都IFS赶上了机遇、做对了项目,“整个效果挺不错。”

业内普遍认为,“百年春熙”能够进化成为今日的春熙商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FS和太古里的共同“加持”。在成都的发展目标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第一步是到2022年“培育形成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级高端商圈”。全新的春熙商圈无疑被寄予厚望。

但另一方面,成都也愈发意识到,一座服务2000多人的城市、面向全球集聚资源要素的城市,不能只有一个消费中心。因此,规划建设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培育“第二都市级商圈”——交子公园商圈,既是打破现有消费格局之举,也能为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一个例子是,2020年6月,成都SKP项目在交子公园商圈正式开建,总投资额约50亿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北京华联最具代表性的高端时尚百货旗舰项目,北京SKP已连续7年保持国内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单店销售之首,成都市场有望迎来首个营业额突破百亿级的商业零售单体项目。

在此之前,各大品牌已开始向交子公园商圈加速集聚。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成都商业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不少国际高端品牌加码入驻市中心的同时,Tiffany等国际品牌在城南开设门店,“城南商业逐渐成熟”,有望成为“国际品牌新汇集地”。

放到全局来看,“双极核”结构正在走向成熟,尤其是人群特点有力支撑了春熙商圈和交子公园商圈两大都市级商圈建设。据统计,交子公园商圈聚集了大量金融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新成都人”,大多为高学历的年轻人,抚养负担轻且消费空间大。

这也意味着,和春熙商圈以生活消费、休闲购物本地客群为主不同,全新的交子公园商圈将以商务人士、年轻创业人群为主,打造融合多种形态的公园式商圈。

场景营城 创造更多消费需求

从经济指标看,成都社消零总额已从“十二五”末的不到5000亿元提升到如今的超过7000亿元,如果未来能继续保持“十三五”时期的增长势头,则有望在“十四五”末突破万亿大关。

有分析认为,无论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培育社区商业还是发展夜间经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满足“人”的需求,最终投射到市场上,形成了“成都消费”的城市品牌。

但每一次商业发展都是一场“不进则退”的挑战,对成都来说,难题不是没有。过去一段时间,随着品牌渠道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成都的消费首位度受到一定程度挤压,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快转型升级,不再停留于“买买买”。近年来,成都明显加快了“三城三都”建设步伐,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探索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更高层级的体验式消费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消费”着墨亦不少,特别是要增强“成都消费”“成都休闲”消费辐射力,提高西南生活中心美誉度,拓展“买全球、卖全球”消费供给网络,加快建设服务于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实现路径上,成都一方面将继续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强链、稳链、固链”,推动产业发展能级整体提升。成都提出,以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为引领规划建设7个现代商贸产业功能区,坚持“一盘棋”提升跨区域、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同时,聚焦现代商贸产业链头部环节,围绕功能区主导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加快引育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链主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总部项目,在更大区域内运筹要素、运作配套、集成链条。

如今,成都进一步优化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内7个产业功能区的格局,从提升消费引领、运营控制和供应链集成三大功能层面再度整合成都商贸产业优势,融入开放格局,拓展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场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以提高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创造更多新的消费需求。

一个设想是,超过500公里的地铁以及4000+公里的绿道改变了城市的交通组织方式,能不能以此为切入口植入更多可感可知可及的新消费场景?日本TOD开发的经验表明,这种聚集方式必然会影响开发商的商业配套逻辑,同时站内也会有很多可以购物消费的地方,不用专门聚客,效率更高。

不久前,成都市商务局、新经济委、经信局等10部门联合推出了16条政策措施,聚焦场景营造、企业创生、生态塑造3个方面,持续创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发展。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发展格局下,成都在新消费创新供给上再发力,出台“16条”政策指明实施路径,就是希望通过提升供给创造更多消费需求,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更多内生动力,为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新体验。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起风网 »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都消费的潜力与机遇
分享到: 生成海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