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8-01-17|tag:27次围观|0 条评论

当心!汽车消费有这几大坑

2017年4月,消费者李女士在上海锦弘4S店看中东风风行F600汽车,总价接近11万元。她当时支付了3000元定金。两个月后,李女士到4S店提车时,却被告知用信用卡支付,需额外支付0.6%的手续费。如果不支付手续费,她就没办法提车,而且定金也不退。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交了这笔手续费。

李女士的遭遇只是《2017年十大汽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的典型案例之一。这份由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于今天发布的报告同时显示,汽车消费中还存在低价背后有陷阱、银行按揭变融资租赁等几大坑。

价格潜规则与低价骗局

去年7月,长春消费者孙先生在4S店购买一款售价为26.2万元的越野车。销售人员提出,按揭购车只需25.17万元,按揭购车比全款还便宜。但要支付咨询服务费10560元、上户费2000元,一次性购买三年的保险费30000元。

孙先生计算后发现,按揭购车花费实际比全款购车还多,于是向4S店提出改为全款购车,可4S店以贷款手续已经开始办理,无法改变销售方式为由予以拒绝。

对此,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律师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4S店以按揭购车优惠吸引消费者,并且在消费者购车后巧立名目,捆绑销售其他产品和服务,隐瞒实际按揭购车的花费,涉嫌虚假宣传。此外,目前车辆保险都是一年一保,让消费者一次性购买三年的保险也不合理。

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汽车价格方面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标价之外加价收费、强制收取服务费用等问题。甚至有个别销售企业在卖车过程中存在强制消费行为,如强制搭售保险、装饰,强制上牌等。

“究其原因,部分汽车销售企业为了能多卖车,不惜对消费者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上当。”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孙颖说。

此外,报告还显示,低价背后存陷阱。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陈音江告诉记者,销售商的低价骗人招数具体表现为:商家先是在网上标出低价吸引消费者,然后以“对价费”“返油卡”“送装饰”等方式收取高额费用,签合同时快速翻页,故意不让消费者看清合同就签字,最后返油卡要交钱,说好的免费送内饰也要交钱。

银行按揭变融资租赁

报告显示,目前汽车金融类投诉主要有:一是部分经营者强制消费者在购车时必须在本店购买保险,强制贷款买车的消费者缴纳金融服务费等;二是缴纳续保押金或续保保证金,即汽车销售商规定车主在按揭还贷期间,每年必须在店内续保,否则押金不予退还;三是收取按揭手续费,现在许多经营者开展“零费率”车贷优惠活动,但“零费率”不等于零手续费,经营者售车时往往淡化两者的区别,导致购车纠纷;四是“以租代购”存在一言不合将车收回、一车多租、车辆来源不明以及租到事故车等问题。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起风网

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起风了,原文地址《汽车消费低价背后有陷阱:银行按揭变融资租赁
   

还没有人抢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