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11-30|tag:31次围观|0 条评论

“自2013年发改委核准北汽新能源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15家企业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累计产能达到91万辆。目前已经有5家企业通过了工信部的生产准入。从评估情况看,这15家里面,还是以传统汽车企业从事新能源生产的企业为主,大概占到60%。”在2017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韩雅娟表示。

韩雅娟报告主题为“纯电动乘用车政策解读及评估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有关产业政策梳理及要点分析;第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27号文)重点内容;第三,近年来咨询评估工作主要内容、程序;第四,结合重点案例谈几点体会;第五,对今后工作提出一点建议。电动汽车资源网整理韩雅娟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梳理及要点分析

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了多项国家政策、专项规划,来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出台了行业管理、产品准入、电池规范等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自2009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其中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基础路线,是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布局的主要战略驱动。当前的重点是推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里面明确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以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2015年6月出台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2016年11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及《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从产业规模看,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销量在2016年突破了50万辆;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主流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

从2016年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销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纯电动的车型增速较为明显。在乘用车领域,限牌城市为需求主力,产业链集中度高。在纯电动客车领域,传统客车企业的优势更为明显。在专用车领域,受政策变化影响比较大,电池配套高度集中。

从2016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看,监管逐步完善,行业环境逐步进化。从顶层设计看,国家部委完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监督架构的顶层设计,对后续行业的顺利发展铺平了前路。监管方式从纯行政命令向技术导向方式过渡,实现技术路线的多样化。骗补清查,以暂缓行业短期发展换取净化行业环境,布局长远。

对未来的预判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按照保守预测,到2020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80万辆,其中新能用乘用车的产销量将突破120万辆,未来新能源乘用车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以后,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各级政府的补贴力度将逐渐降低。从中央层面看,2019年-2020年补助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但同时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全面落地,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全面推进,将为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扩大与市场推广提供持续的动力。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起风网

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起风了,原文地址《纯电动乘用车政策解读和评估分析
   

还没有人抢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