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路海长 青夜旷 越过群山追斜阳”

Linux日志服务器设置过程

我们知道,使用“@IP:端口”或“@@IP:端口”的格式可以把日志发送到远程主机上,那么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 假设我需要管理几十台服务器,那么我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查看这些服务器的日志,可是每台服务器单独登录,并且查看日志非常烦琐,我可以把几十台服务器的日志集中到一台日志服务器上吗?这样我每天只要...

Linux BIOS开机自检简介

前面提到,服务器通电后,会直接进入 BIOS,BIOS 全称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可译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简单地理解 BIOS,它就是固化在主板上一个 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上的程序,主要保存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信息、系统设置信息、开机自检程和系统自启动程序,用来为 计算机提供最底层和最直...

Linux系统启动流程(以CentOS 6为对象)

Linux 系统的启动,从计算机开机通电自检开始,一直到登陆系统,需要经历多个过程。学习 Linux 的启动过程,有助于了解 Linux 系统的结构,也对系统的排错有很大的帮助。 CentOS 6.x 系统启动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用 Upstart 启动服务取代了原先的 System V init 启动服务。Upstart 启动服务的效率更高...

Linux日志分析工具(logwatch)安装及使用

日志是非常重要的系统文件,管理员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分析和查看服务器的日志,判断服务器的健康状态。但是日志管理又是一项非常枯燥的工作,如果需要管理员手工查看服务器上所有的日志,那实在是一项非常痛苦的工作。有些管理员就会偷懒,省略日志的检测工作,但是这样做非常容易导致服务器出现问题。 那么...

Linux /sbin/init初始化系统环境

在内核加载完毕,并完成硬件检测与驱动程序加载后,此时主机硬件已经准备完毕,内核会主动呼叫第一个进程,也就是 /sbin/init,此配置文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备软件执行的环境,包括系统的主机名、网络设定、语言、文件系统格式及其他服务的启动等。 这里和 CentOS 5.x 系统相比也有较大变化。在 CentOS 5.x...

Linux内核(内核模块)的加载过程(超详细)

GRUB 加载了内核之后,内核首先会再进行二次系统的自检,而不一定使用 BIOS 检测的硬件信息。这时内核终于开始替代 BIOS 接管 Linux 的启动过程了。 内核完成再次系统自检之后,开始采用动态的方式加载每个硬件的模块,这个动态模块大家可以想象成硬件的驱动(默认 Linux 硬件的驱动是不需要手工安装的,如...

主引导目录(MBR)结构及作用详解

MBR 也就是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的 0 磁道、0 柱面、1 扇区中,主要记录了启动引导程序和磁盘的分区表。我们通过图 1 来看看 MBR 的结构。 图  1 MBR的结构 MBR 共占用了一个扇区,也就是 512 Byte。其中 446 Byte 安装了启动引导程序,其后 64 Byte 描述分区表,最后的 2 Byte 是结束标记。我们已...

Linux启动引导程序(GRUB)加载内核的过程

在刚刚的启动过程中,我们已经知道启动引导程序(Boot Loader,也就是 GRUB)会在启动过程中加载内核,之后内核才能取代 BIOS 接管启动过程。如果没有启动引导程,那么内核是不能被加载的。 本节,我们就来看看启动引导程序加载内核的过程,当然 initramfs 这个虚拟文件系统也是要靠启动引导程序调用的。在 ...

Linux /etc/rc.d/rc.local配置文件用法

在 /etc/rc[06].d/ 目录中的程序启动之后,系统的启动就已经完成。不过,我们总有一些程序是需要在系统启动之后随着系统一起启动的。这时我们并不需要自己把需要启动的服务链接到 /etc/rc3.d/ 目录中,因为系统给我们准备了 /etc/rc.d/rc.local 配置文件。 这个配置文件会在用户登陆之前读取,这个文件中写...

Linux /etc/inittab:设置(修改)系统默认运行级别

在 CentOS 6.x 中,/etc/inittab 配置文件只能用来设置系统的默认运行级别。 那么,什么是运行级别呢?其实 Linux 是通过运行级别来确定系统启动时到底启动哪些服务的。Linux 默认有 7 个运行级别,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运行级别 运行级别 含 义 0 关机 1 单用户模式,可以想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