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造出了两个时间芯片,第一次让它们互相接触,观察到它们共存了超过15分钟。
所谓芯片,就是内部结构在空间上按照特定规律重复排布的物质,比如盐、雪花等物体;而时间芯片则是内部的结构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重复的物质。
时间芯片的概念最早于2012年提出,20...
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技术,从不同的量子点生成完全一样的光子,为研发量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
完全相同的两个光子在量子物理学上有重要的用途,但是要生成一样的光子技术难度大。这些光子不仅要有一样的波长,或者说它们的颜色一样,它们的形状和偏振特性也要相同。
一个由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德国波...
6月8日发布于《自然》杂志的一份研究称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秘粒子,科学家猜测这很可能是组成暗物质的粒子。
以前科学家发现新的粒子,都是在巨大的、像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样的设施内进行实验发现的。这项研究意外地从一个只有厨房台面那么大的机器里发现了这种新的基本粒子。
研究人员称这种粒子是希...
美国费米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项目组的科学家称,他们得到了至今对W玻色子质量最准确的测量结果,发现它超过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预测值。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大卫·托巴克告诉英国广播公司,如果这个结果得到其它实验的进一步证实,这意味着当今最重要的物理理论之一——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将需要进行修...
一组科学家宣称他们终于解决了困扰物理学家几十年的、关于黑洞的一个悖论。
黑洞可以说是人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最奇特、最极端的天体。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大质量恒星寿命到终点以后坍塌而形成的。黑洞有着巨大的引力,靠近它的任何物质都会被它吸收,甚至包括光线。
上世纪70年代左右,已故知名物理学...
1月19日发布在《自然》上的三份研究都展示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准确率超过了99%,是量子计算研究机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数码,也叫比特,是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现在计算机的数码只有0和1两种状态;而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数码除了0和1之外,还有第三种既是0又是1的状态,就是所谓的量子叠加态。这使...
新研究通过实验展示了量子雷达的优势,在特定的条件下,量子雷达探测的准确度可以达到传统雷达的500倍。据科技网报导,传统雷达发出辐射脉冲,通过接收从被探测物体返回的辐射信号,分析出被探测物体所在的距离和方位。
一般来说,雷达信号衰弱的程度与被探测物体所在的距离是四次方的关系。举例来说...
一组物理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发现,在量子系统内,时间可以同时拥有两个进展方向——既可前进又可后退。这份研究11月26日发布在自然旗下的开放期刊《通讯·物理》,启发了人们对自然世界里时间流逝概念的新认知。
几百年来,时间都是科学家和哲学家捉摸不透的谜。在自然界里,人们从未感受到时间倒退的力量...
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一项新实验证明,气体云被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压缩到足够大的密度时,它们将失去散射光线的能力。此时观测者就看不到这个物体,从而实现隐形的效果。
任何原子周围的电子都处于不同的能级。MIT发布这项研究成果的新闻稿解释说,这些电子就像剧院里面的观众,每个电子都有一个自己...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全世界进入“数字时代”以来,理论物理学家就在探索信息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量子信息构成的,人类的基因信息是编码在DNA内部,所以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用信息来描述。
最近,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数学家沃普森终于计算出宇宙中可见物质(就是由重子构成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