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疾风起
人生不言弃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

2020-11-08 00:00
来源:Hadoop技术博文

原标题: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

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

1. 基于数据库表实现

CREATE TABLE `t_ms_lock`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锁定的方法名’,
`desc` varchar(1024) NOT NULL DEFAULT ‘描述’,
`update_time`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保存数据时间’,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idx_name` (`name `)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MMENT=’锁定中的方法’;

当我们想要锁住某个方法时,执行以下SQL:

insert into t_ms_lock(name,desc) values (‘name’,’desc’);

因为我们对name做了唯一性约束,这里如果有多个请求同时提交到数据库的话,数据库会保证只有一个操作可以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操作成功的那个线程获得了该方法的锁,可以执行方法体内容。

当方法执行完毕之后,想要释放锁的话,需要执行以下Sql:

delete from t_ms_lock where name =’name’;

上面这种简单的实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 这把锁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是一个单点,一旦数据库挂掉,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
  • 这把锁没有失效时间,一旦解锁操作失败,就会导致锁记录一直在数据库中,其他线程无法再获得到锁;
  • 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因为数据的insert操作,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
  • 这把锁是不可重入的,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因为数据中数据已经存在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 数据库是单点?搞两个数据库,数据之前双向同步。一旦挂掉快速切换到备库上;
  • 没有失效时间?只要做一个定时任务,每隔一定时间把数据库中的超时数据清理一遍;
  • 非阻塞的?搞一个while循环,直到insert成功再返回成功;
  • 非重入的?在数据库表中加个字段,记录当前获得锁的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那么下次再获取锁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如果当前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在数据库可以查到的话,直接把锁分配给他就可以了。

2. 基于数据库排他锁

除了可以通过增删操作数据表中的记录以外,其实还可以借助数据中自带的锁来实现分布式的锁。

基于MySql的InnoDB引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加锁操作:

publicbooleanlock{ connection.setAutoCommit( false) while( true){ result = select * from t_ms_lock where name=xxx forupdate; if(result== null){ returntrue; }}returnfalse; }

在查询语句后面增加forupdate,数据库会在查询过程中给数据库表增加排他锁。当某条记录被加上排他锁之后,其他线程无法再在该行记录上增加排他锁。(这里再多提一句,InnoDB引擎在加锁的时候,只有通过索引进行检索的时候才会使用行级锁,否则会使用表级锁。这里我们希望使用行级锁,就要给method_name添加索引,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索引一定要创建成唯一索引,否则会出现多个重载方法之间无法同时被访问的问题。重载方法的话建议把参数类型也加上)

我们可以认为获得排它锁的线程即可获得分布式锁,当获取到锁之后,可以执行方法的业务逻辑,执行完方法之后,再通过以下方法解锁:

publicvoidunlock( ) { connection.commit;}

这里还可能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我们对name 使用了唯一索引,并且显示使用for update来使用行级锁。但是,MySql会对查询进行优化,即便在条件中使用了索引字段,但是否使用索引来检索数据是由MySQL 通过判断不同执行计划的代价来决定的,如果 MySQL 认为全表扫效率更高,比如对一些很小的表,它就不会使用索引,这种情况下 InnoDB 将使用表锁,而不是行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悲剧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使用排他锁来进行分布式锁的lock,那么一个排他锁长时间不提交,就会占用数据库连接。一旦类似的连接变得多了,就可能把数据库连接池撑爆。

3. 基于数据库的乐观锁大多数是基于数据版本(version)的记录机制实现的。何谓数据版本号?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在基于数据库表的版本解决方案中,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表添加一个“version”字段来实现读取出数据时,将此版本号一同读出,之后更新时,对此版本号加1。在更新过程中,会对版本号进行比较,如果是一致的,没有发生改变,则会成功执行本次操作;如果版本号不一致,则会更新失败。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插图

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锁

1. Reids分布式锁简单实现

分布式锁使用Redis做分布式锁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在redis中设置一个值表示加了锁,然后释放锁的时候就把这个key删除。具体代码是这样的:

// 获取锁 // NX是指如果key不存在就成功,key存在返回false,PX可以指定过期时间 SET d_lock unique_value NX PX 30000// 释放锁:通过执行一段lua脚本 // 释放锁涉及到两条指令,这两条指令不是原子性的 // 需要用到redis的lua脚本支持特性,redis执行lua脚本是原子性的 ifredis.call( “get”,KEYS[ 1]) == ARGV[ 1] then returnredis.call( “del”,KEYS[ 1]) elsereturn0end

这种方式有两大要点:

1)一定要用SET key value NX PXmilliseconds 命令

如果不用,先设置了值,再设置过期时间,这个不是原子性操作,有可能在设置过期时间之前宕机,会造成死锁(key永久存在)。

2)value要具有唯一性

这个是为了在解锁的时候,需要验证value是和加锁的一致才删除key。

这是避免了一种情况:假设A获取了锁,过期时间30s,此时35s之后,锁已经自动释放了,A去释放锁,但是此时可能B获取了锁。A客户端就不能删除B的锁了。

除了要考虑客户端要怎么实现分布式锁之外,还需要考虑redis的部署问题。

redis 有3种部署方式:

  • 单机模式
  • master-slave + sentinel选举模式
  • redis cluster模式

使用redis做分布式锁的缺点在于:如果采用单机部署模式,会存在单点问题,只要redis故障了。加锁就不行了。采用master-slave模式,加锁的时候只对一个节点加锁,即便通过sentinel做了高可用,但是如果master节点故障了,发生主从切换,此时就会有可能出现锁丢失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考虑,其实redis的作者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RedLock的算法,这个算法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假设redis的部署模式是redis cluster,总共有5个master节点,通过以下步骤获取一把锁:

1. 获取当前时间戳,单位是毫秒;

2. 轮流尝试在每个master节点上创建锁,过期时间设置较短,一般就几十毫秒;

3. 尝试在大多数节点上建立一个锁,比如5个节点就要求是3个节点(n / 2+1);

4. 客户端计算建立好锁的时间,如果建立锁的时间小于超时时间,就算建立成功了;

5. 要是锁建立失败了,那么就依次删除这个锁;

6. 只要别人建立了一把分布式锁,你就得不断轮询去尝试获取锁。

但是这样的这种算法还是颇具争议的,可能还会存在不少的问题,无法保证加锁的过程一定正确。

2. Redission

Javaer都知道Jedis,Jedis是Redis的Java实现的客户端,其API提供了比较全面的Redis命令的支持。Redission也是Redis的客户端,相比于Jedis功能简单。Jedis简单使用阻塞的I/O和redis交互,Redission通过Netty支持非阻塞I/O。

Redission封装了锁的实现,其继承了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的接口,让我们像操作我们的本地Lock一样去操作Redission的Lock,下面介绍一下其如何实现分布式锁。

如果自己写代码来通过redis设置一个值,是通过下面这个命令设置的。

SETd_lock unique_value NX PX 30000

这里设置的超时时间是30s,假如我超过30s都还没有完成业务逻辑的情况下,key会过期,其他线程有可能会获取到锁。这样一来的话,第一个线程还没执行完业务逻辑,第二个线程进来了也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额外的去维护这个过期时间,太麻烦了~我们来看看redisson是怎么实现的:

Config config = newConfig; config.useClusterServers.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1:7001”) .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1:7002”) .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1:7003”) .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2:7001”) .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2:7002”) .addNodeAddress( “redis://192.168.1.102:7003”); RedissonClient redisson = Redisson.create(config);RLock lock= redisson.getLock( “d_lock”); lock. lock; lock.unlock;

我们只需要通过它的api中的lock和unlock即可完成分布式锁,他帮我们考虑了很多细节:

  • redisson所有指令都通过lua脚本执行,redis支持lua脚本原子性执行
  • redisson设置一个key的默认过期时间为30s,如果某个客户端持有一个锁超过了30s怎么办?

redisson中有一个watchdog的概念,翻译过来就是看门狗,它会在你获取锁之后,每隔10秒帮你把key的超时时间设为30s

这样的话,就算一直持有锁也不会出现key过期了,其他线程获取到锁的问题了。

  • redisson的“看门狗”逻辑保证了没有死锁发生

(如果机器宕机了,看门狗也就没了。此时就不会延长key的过期时间,到了30s之后就会自动过期了,其他线程可以获取到锁)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插图1

3. Redis小结

优点: 对于Redis实现简单,性能对比ZK和Mysql较好。如果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要求,那么自己就可以利用setNx进行实现,如果自己需要复杂的需求的话那么可以利用或者借鉴Redission。对于一些要求比较严格的场景来说的话可以使用RedLock。

缺点: 需要维护Redis集群,如果要实现RedLock那么需要维护更多的集群。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1. Zookeeper分布式锁介绍

常见的分布式锁实现方案里面,除了使用redis来实现之外,使用zookeeper也可以实现分布式锁。

在介绍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的机制之前,先粗略介绍一下zk是什么东西:

zk是一种提供配置管理、分布式协同以及命名的中心化服务。

zk的模型是这样的:zk包含一系列的节点,叫做znode,就好像文件系统一样每个znode表示一个目录,然后znode有一些特性:

1)有序节点:假如当前有一个父节点为/lock,我们可以在父节点下面创建子节点;

zookeeper提供了一个可选的有序特性,例如我们可以创建子节点“/lock/node-”并且指明有序,那么zookeeper在生成子节点时会根据当前的子节点数量自动添加整数序号也就是说,如果是第一个创建的子节点,那么生成的子节点为/lock/node-0000000000,下一个节点则为/lock/node-0000000001,依次类推。

2)临时节点:客户端可以建立一个临时节点,在会话结束或者会话超时后,zookeeper会自动删除该节点。

3)事件监听:在读取数据时,我们可以同时对节点设置事件监听,当节点数据或结构变化时,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

当前zookeeper有如下四种事件:

  • 节点创建
  • 节点删除
  • 节点数据修改
  • 子节点变更

基于以上的一些zk的特性,我们很容易得出使用zk实现分布式锁的落地方案:

1. 使用zk的临时节点和有序节点,每个线程获取锁就是在zk创建一个临时有序的节点,比如在/lock/目录下。

2. 创建节点成功后,获取/lock目录下的所有临时节点,再判断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是否是所有的节点的序号最小的节点

3. 如果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是所有节点序号最小的节点,则认为获取锁成功

4. 如果当前线程创建的节点不是所有节点序号最小的节点,则对节点序号的前一个节点添加一个事件监听。

比如当前线程获取到的节点序号为/lock/003,然后所有的节点列表为:

[/lock/001,/lock/002,/lock/003],则对/lock/002这个节点添加一个事件监听器。

如果锁释放了,会唤醒下一个序号的节点,然后重新执行第3步,判断是否自己的节点序号是最小。

比如/lock/001释放了,/lock/002监听到时间,此时节点集合为[/lock/002,/lock/003],则/lock/002为最小序号节点,获取到锁。

过程下: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插图2

2. Curator 介绍

Curator是一个zookeeper的开源客户端,也提供了分布式锁的实现。

他的使用方式也比较简单:

InterProcessMutex ipm = newInterProcessMutex(client, “/d_lock”); ipm.acquire;ipm.release;

其实现分布式锁的核心源码如下:

while( (client.getState == CuratorFrameworkState.STARTED) && !haveTheLock ) { // 获取当前所有节点排序后的集合 List< String> children = getSortedChildren; // 获取当前节点的名称 StringsequenceNodeName = ourPath.substring(basePath.length + 1); // 判断当前节点是否是最小的节点 PredicateResults predicateResults = driver.getsTheLock(client, children, sequenceNodeName, maxLeases);if( predicateResults.getsTheLock ) { // 获取到锁 haveTheLock = true; } else{ // 没获取到锁,对当前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注册一个监听器 ……}}

3. ZK与Redis的优缺点比较

学完了几种分布式锁的实现方案之后,本节需要讨论的是redis和zk的实现方案中各自的优缺点。

对于redis的分布式锁而言,它有以下缺点:

它获取锁的方式简单粗暴,获取不到锁直接不断尝试获取锁,比较消耗性能。另外来说的话,redis的设计定位决定了它的数据并不是强一致性的,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锁的模型不够健壮,即便使用redlock算法来实现,在某些复杂场景下,也无法保证其实现100%没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在很多企业中非常常见,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遇到所谓的“极端复杂场景”,所以使用redis作为分布式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案,最重要的一点是redis的性能很高,可以支撑高并发的获取、释放锁操作。

zookeeper天生设计定位就是分布式协调,强一致性。锁的模型健壮、简单易用、适合做分布式锁。如果获取不到锁,只需要添加一个监听器就可以了,不用一直轮询,性能消耗较小。

但是如果有较多的客户端频繁的申请加锁、释放锁,对于zk集群的压力会比较大。

总结

我们介绍了几种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并进行了一些优缺点比较,哪种方式都无法做到完美。就像CAP一样,在复杂性、可靠性、性能等方面无法同时满足,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从理解的难易程度角度(从低到高) 数据库 > 缓存 > Zookeeper
从实现的复杂性角度(从低到高) 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从性能角度(从高到低) 缓存 > Zookeeper >= 数据库
从可靠性角度(从高到低) 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作者简介:

林洪优 58集团资深工程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起风网 » 分布式锁的几种典型实现
分享到: 生成海报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