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4|tag:41次围观|0 条评论

  春节长假刚刚结束,许多孩子还在上小学生的家长就开始抱怨了:很快就要开学,孩子的寒假作业还没有做完,天天在家玩游戏、吃零食,就是不写作业……不过,家长抱怨孩子玩游戏的同时,也有孩子抱怨家长玩手机。

  除夕夜里起冲突母女俩打了一架

  除夕那天,专程从柳州赶回来宾市忻城县老家陪父母过年的唐女士怎么也没有想到,女儿那么不给自己面子:当着老人的面,跟她顶嘴不算,还动手打了起来。唐女士的大女儿乐乐在柳州市区一所小学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在家里也是样样都能干,做家务、带妹妹,没有她不会的。就是这么能干的一个女儿,怎么会在全家大团圆的日子里与母亲对打?

  唐女士说,除夕那天晚上吃完年夜饭,家里的其他表姐妹们要去放烟花,乐乐不愿去。妹妹想玩,乐乐还是不愿去。唐女士正在看微信,边对着手机哈哈大笑,边“命令”乐乐带妹妹去玩烟花。乐乐不高兴了,顶了她一句说:“她是你的女儿,你怎么不带她去?你就知道玩手机,是个懒妈!”唐一听这话,顺手就给了乐乐一个巴掌,乐乐一边挡一边大哭起来,她接着又是一巴掌。乐乐就指着她说:“你敢再打我,我就打你!”结果,她正准备打过去时,乐乐真的给了她一巴掌……

  唐女士说,乐乐10岁了,这还是第一次跟她对打。

  小女孩作业“怠工”说话突然变嗲了

  同样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萌萌,这个寒假也令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萌萌的母亲彦女士介绍说,以前,萌萌的学习多是她来辅导,但她现在已有孕在身,春节前丈夫接过辅导重担。丈夫是个“粗人”,每天给萌萌划定作业量后,规定什么时候做完就什么时候休息。如果做不完,半夜三更都不让睡觉。春节前的一天,就是因为萌萌的规定作业做到了深夜11时多还没有做完,丈夫把她的作业本和课本都撕烂了。

  看着丈夫如此对待女儿,当晚,彦女士与丈夫也大吵一架,要他向女儿陪礼道歉。但丈夫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而是女儿做作业“怠工”。萌萌被父母的吵闹也吓着了,可她也不承认自己是在“怠工”,逼急了才说出她不肯加速做作业的理由:爸爸说是陪她做作业,实际上是在玩手机。做父亲的更急了:我玩手机碍着你做作业了?萌萌也顶嘴:“肯定碍着。你一边看还一边傻笑,我听着看着你那样,哪还有心思做作业?”

  一家三口为了父亲玩手机、萌萌做作业不认真的事,争吵两天之后,萌萌说话的声音和形态完全改变了:只要与爸妈交流,特别是看着爸爸妈妈在看手机,她瞬间就把说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然后再用此前极少有的嗲声嗲气的口吻来表述,弄得夫妇俩“鸡皮疙瘩都起了。”

  家长有“网瘾”对孩子影响更大

  2月11日,记者将上述两个家庭的情况,带去咨询广西脑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潘润德。潘润德介绍说,做父母往往低估了孩子的心智。实际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看得一清二楚。这也就提醒家长,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自己做好来。

  “今年即将执行的‘网瘾’诊断标准,对成人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成人也有网瘾。”潘润德说,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卫健委也已将其纳入,并将于今年正式实施。平时家长、教师常把“网瘾”这个词集中用于青少年,这是不公平的。如果家长是网瘾人员,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

  潘润德说,既然这样的网瘾诊断标准都不分年龄,家长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就不应搞“双重标准”。在要求他们学习、作业时,家长也不能玩手机、打电话、高谈阔论。如果需要讨论时,则应坦诚相待,各抒己见,而不能对孩子说讥讽语言,更不能抬手就打。像那位与母亲对打的女孩,她的内心应该存在很多的委屈,比如“我已经很优秀了,你们为什么还要打我?”另一个女孩萌萌,突然改变说话的语气,有可能她的内心希望父母对她说话客气一些,不要总是指责、打骂她,也不要互相吵闹,期待家庭和睦、温馨。










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起风了,原文地址《家长玩手机有“网瘾”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还没有人抢沙发呢~